裝備知識:無線電和對講機的知識普及 2016年09月23日08:57 來源:|
先來說說無線電知識:
無線電在各種緊急情況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,所以救援中常用到機等各種無線電,下面我說說無線電一些基本知識。
定義:無線電是指在自由空間(包括空氣和真空)傳播的電磁波,是其中的一個有限頻帶,上限頻率在300GHz(吉赫茲),下限頻率較不統(tǒng)一,在各種射頻規(guī)范書,常見的有3KHz~300GHz(U-國際電信聯(lián)盟規(guī)定),9KHz~300GHz,10KHz~300GHz。
電磁波:
(1)產(chǎn)生:當導體中通過迅速變化的電流時,導體就會向它周圍的空間發(fā)射電磁波。
(2)傳播: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(zhì),可以在真空中傳播,也可在介質(zhì)中傳播。無線電中使用的電磁波叫無線電波,是頻率在一定范圍內(nèi)的電磁波。
(3)頻率、波長、波速間的關(guān)系: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與光速相同,是,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和在真空中近似。頻率、波長、波速三者間的關(guān)系為波速=波長×頻率,用字母表示為。
下面說說關(guān)于對講機的一些基本知識:
通常有人會問及某某型號的對講機能夠通多遠的問題。說實話,每次被問及這個問題時都會有很難解釋的感覺。
在無線通信的專業(yè)里,沒有”距離”這個技術(shù)參數(shù),因為能影響無線信號能傳播遠距離的因素實在太多。
常用的無線電對講機一般使用130-170;403-470兩個頻段,這兩個頻段也是國家允許個人或單位使用的頻段范圍。
一般情況下,這兩個波頻都是直線傳播的,海上是地球上無線電對講機比較理想的通話,一般不會有障礙物而且極少干擾,但實際上,在海上手持對講機也只能通10-20海里左右,那是因為地球是圓的,相距太遠了中間就會被海水擋住。(所以把天線裝高些,通話距離也會越遠)
通常在城市中使用時,障礙物是對信號傳播距離影響最大的因素。功率達到5瓦的專業(yè)對講機在城市中的實際通話距離一般只在2~5公里的范圍內(nèi)。在有高地、較多建筑物或者比較密封的室內(nèi),通話距離還會短些。不過當有系統(tǒng)基站支持時,對講機的通話范圍可達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,(如果兩臺對講機都在高處時,也可以達到十幾公里)。
市場上的0.5W對講機,廠家標稱的最大通話距離是3公里,實際上這個通話距離僅僅是一個理論計算數(shù)據(jù),它的依據(jù)是發(fā)射功率,也就是說0.5W的對講機在沒有障礙物、沒有電磁干擾情況下的最大通話距離。在實際使用中,由于使用者所處的環(huán)境各不相同,背景噪音有大有小,電磁干擾有強有弱,因此實際通話距離一般達不到3公里。許多用戶在購買對講機時往往誤以為在城市使用,通話距離可以達到3公里,這是不大可能的!任何廠家都不可能預知用戶的使用環(huán)境,當然也就不可能給出實際通話距離。
所以在回答顧客的關(guān)于距離的問題時(城市中的直線距離),我覺得這樣的回答是比較客觀的:A.手持對講機:5瓦專業(yè)機:1-5千米;2瓦手臺:1-3千米;0.5民用機:500-1000米。B.車載對講機(通常功率在25瓦左右):5-15千米。
另一個說法是:
在無線電通信領(lǐng)域中,是沒有“通話距離”這個參數(shù)的。這個提法通常是因為用戶在購買對講機時比較關(guān)注的一個問題,用戶當然認為對講機通話距離越遠越好。實際上對講機的通話距離受很多因素影響。
對講機發(fā)射的電磁波信號,在傳輸過程中受建筑物、高山、樹林、電磁場等阻擋和干擾,影響實際通話距離和質(zhì)量。尤其是電磁場干擾嚴重的情況下,通話距離有時會很短甚至無法通信。一些細心的老用戶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問題,不解的問我,為什么現(xiàn)在的對講機的通話距離趕不上多年前的老?究其原因就是如今的電磁環(huán)境比多年前惡化!以前對講機不是很普及,手機還是高端消費品,電磁干擾還不嚴重,可是現(xiàn)在我們時時刻刻處于電磁波的包圍中,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現(xiàn)這個現(xiàn)象。
打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比喻,我們在平靜的水面丟一顆石子,濺起的水波慢慢會擴散到很遠的地方,如果我們同時丟幾顆石子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水波擴散的距離不再那么遠了,因為水波彼此相互干擾抵消!同理,電磁波的相互干擾會影響對講機的通話距離。
實驗證明,在城市市區(qū),對講機的實際有效通話距離大約為3公里左右,而在郊區(qū)會稍遠一些,為4公里左右。當然,若有一定的網(wǎng)絡支持時,比如設置中繼臺,對講機的通話距離又可達5公里以上,如采用多基站的情況下,甚至可達幾十、幾百公里。
如果對通話距離有較高要求、使用場合地形比較復雜的,建議買5W的。(功率越大,距離越遠。對講機的最大功率就是5W了!)
責任編輯:姚泓澤